2021年08月29日    上海吉藏
2021年08月29日    上海吉藏
“每逢考试,必有人想作弊”,这句话是真理,而且从古至今一直如此。什么带小抄、找人替考……这些对古人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本期我们就来来扒一扒,古人为了考试,都用了什么手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善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重文轻武的封建社会想要光宗耀祖要只有一个办法:考科举!但每年录取人数就这么点,想当官的人却是千千万万。面对这根独木桥,学渣该怎么办?作弊!一些学子根本就禁不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诱惑,在磨尖了脑袋想往里挤的同时动起了小心思,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考场作弊手段,来改变人生。
古时候的科举制度的考试那些大爷们的作弊的方法可是一点也不落后。各路作弊大神套路复杂多变。
首先我们来看看平民版套餐——“打小抄”!
古人这个打小抄的方法你别说,还真有水平!
小抄就是用小小楷把资料抄在薄纸上。然后只要能藏的地方全派上。
如果你没门路事前买到考题,也没有钱找来学霸来忙,科举的考试范围那可就海了去了,儒家经典等各种书籍简直能垒一书屋,要是打小抄没写到相关内容那不就亏了么!所以古代考生的小抄一定有个特点:字数多。下面我们看到那些丧心病狂的小抄(当然了,遗留下来就说明这些勇士已经光荣被抓了....)
Lot 1143
清末科举士子赶考时长衫一件内贴满蝇头小抄夹带,少见;科举夹带小抄本两本。
尺寸:(领)约125.4cm,(肩宽)约44cm,(袖长)约55.4cm,(杉内小抄)10.8×6.7cm,(小抄本)8.2×8cm×2
起拍价:5,000 RMB
比如说这位老哥把文章写在麻布长衫上,一共写了六十六篇范文,一共四万多个字.....你以为这就完了?
看看这本《三十六典故》,只有火柴盒大小,但是里面有多少字?十万有余!这里头的字大小也就二毫米左右!说句实话不拿个放大镜咱们估计都不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东西。
小抄是打好了,但朝廷也不是白痴,在进入考场前肯定要详细的搜身,那要怎么带进去呢?
您别担心,方法多得是,因为科举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所以允许考生们带食物和蜡烛等入场,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有人把小抄塞进馒头里、放在夹层里、塞在蜡烛里、缝在衣服里......
这些算是比较“笨”的方法,毕竟连咱们都能想到,这朝廷肯定更能想到。那要怎么藏呢?更厉害的哥们把它藏在屁股那……《古今谭概》中也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名考生用防水的油纸做成小抄,然后把这个油纸卷成了团状塞进了自己的菊花......您先别急着恶心,这个“奇妙”方法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小子还是没能逃过检查人员的法眼,被人用细线拉了出来。想想那个场面,那酸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是一份有味道的小抄啊!
可怜的监考官对付这些手段已经头壳大了去,再去看作案工具的小字,不气的吹胡子瞪眼睛才怪。这些老花兼近视的监考官哪里看得到写的是什么啊。
还有“化学家“,把一种黑盐水写在衣服上,水分干了看不到字。进入考场用蜡烛火烤一烤就会显现出来。这有点像现在用的隐形药水写字。敢情当前隐形药水写字的技术就是从古代考试作弊来的。真是读书的同时也不忘钻研化学,真是让人感动!
打小抄,风险太大,但是老子有钱,咱可花钱请人“替考”呀!
所谓替考,就是找个牛逼的学霸来替你考试。要么就是学霸简单粗暴的代替你上考场,要么就是在考试过程中,学霸帮你把卷子写好了给你,代劳了事!
(古代的准考证:浮票)
古代没有联网,没有照片,那随便找个学霸代替我去考试人岂不容易?这您就想得太简单了!
宋朝时期为了防止替考出现,专门发明了最早的准考证:浮票。既然没有相片,咱中国肖像画又比较抽象,那就用文字描绘出来咯!浮票上写明了某某人青春几何,身高多少,脸上有无麻子,是否有胡须等等,要么您能找个长相身高均类似的学霸来,否则想要这么轻易就混进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宋朝以后,替考就算是绝迹了。
但是,就在如此严格监考环境下,依旧有人能出色完成“代笔任务”,他就是晚唐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可以说是替考届传说中的人物,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写词更牛,被誉为“花间派鼻祖”,他作一阕词,只需左手叉右手来回八次就能搞定,所以又得名“温八叉”。这位大爷不但诗歌写得好,作弊手段更是堪称一绝!
据说,这位仁兄考试的运气真的不怎么滴,参加了五六次三年一度的考试,始终没有考上进士。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且对考试规则很是熟悉,具备应对考场复杂形势的能力。他作弊主要就是依靠成文速度快,其次就是隐藏手段非同一般。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唐朝再次迎来了一次春季考试,即春闱。因为忌惮温大才子的作弊手段,主考官沈询为了防止他再次作弊,就给他特别安排了座位,距离离其他考生有些距离。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其他几个考官更是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了他的身上。温兄很是不爽的洋洋洒写了一千多字的文章就交卷了。主考官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次一定一切正常,殊不知事后一问,尴尬了。温庭筠得意的说道,虽然被严密监视,不能亲自代替别人答卷,但是还是口授了八个考生的文章。主考官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了,很是生气,温兄就倒霉了,进士资格又被剥夺了。
温庭筠是怎么传递答案的?现在仍然是个谜。我们只能感慨这作弊水平绝对出神入化了!还曾有传闻:虽然温庭筠作弊,但是他很有奉献精神,每次考试做完试卷后,都自愿无偿地帮助周围考生答题。老温这枪手干的既不为名又不为利,简直让人感动。
但温庭筠这样的“人才”毕竟是几千年才能出一个,那有没有风险更低的方法呢?
让我们来看看有权有势的土豪玩家的作弊方法,就是“请托”。
何谓请托?其实就是贿赂嘛!要知道科举一开始竟然是不糊名的!也就是说你的大名和大作都清晰无比的体现在考卷上,这会引起什么后果就不用咱们多说了吧?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榜出,率皆权豪子弟。”国家举行科举本是好意,但皇榜公布出来让人震惊,这些个富二代们几乎把整个科举都给垄断了!不用问就知道,考官们收入颇丰啊。
这样明目张胆的作弊让武则天很不爽,为了整治作弊之风,武则天决定“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也就是说吏部都是一些饭桶,本来还想筛选一些人才,结果上来的都是些富二代,这还了得!干脆把名字给糊住,看你们怎么作弊!
得,这下考官可不知道哪张卷子是谁写的了,怎么办?有办法,可以在试卷上留下特殊的记号嘛,这个记号既可以是某个图形(比如说在题目下画个圈圈,当然,这不是要诅咒谁,而是要让考官知道是我写的卷子),也可以是某个限量版的词语。
宋真宗时期翰林学士杨亿担任了主考官,结果他的亲戚朋友一大堆都去拜访杨亿,希望杨学士来个考前辅导,杨亿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些人不公正的要求,并且大义凛然的说,本官为国选士,怎么可能会徇私枉法呢!杨大人还一边说着“丕休哉”,一边拂袖往屋里走去。
有人看着杨亿如此斩钉截铁,认为套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悻悻地走了。但有聪明人听出了话外之音,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强行在文章中加入了“丕休哉”三个字。当然了,只要你加了,成绩当然会不错......
除了上述的作弊方式,还有的考生用鸽子来作弊,等到考试后把鸽子放进考场,作弊者把题目写好后让鸽子带回,枪手再作答完毕用鸽子传给作弊者,您想想这方法和现在咱们用的手机、无线电也差不多嘛,唯一不同的不过是科技发展了,这个作弊的媒介由鸽子变成了电子产品而已。咱们玩了这么多年的作弊,其实还是古人玩剩下的。
但说了这么多,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考场作弊都采取零容忍态度,要是科举考场上被抓了轻则驱除考场,永不录用,严重的甚至有性命之忧!《大清律例》就记载科举作弊者必须要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
作弊这东西吧,作弊前提心吊胆,作弊中心惊胆战,作弊后心有余悸,要是被抓住了自己又后悔不迭,追悔万分,与其这样担惊受怕咱们还不如认真学习,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个好成绩,这样至少不用在考试前打小抄时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您说对么?
其他科举文献精品
Lot 1119
清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江南省乡试第三场木刻纸本布告一张。
尺寸:尺寸:92.1×57cm
起拍价:6,000 RMB
Lot 1121
清光绪乙未科安徽全省提督学院颁发罗崇仰考取贡元即选儒学正堂捷报一张。
尺寸:尺寸:52×94.7cm
起拍价:4,500 RMB
Lot 1131
清浙江杭州敷文书院文生李蒙恩超等第一名毕业试卷一册。
尺寸:14.3×23.9cm
起拍价:2,000 RMB
Lot 1132
清光绪二十一-二十三年(1895-1897年)上海敬业书院童生任晋康馆阁体毛笔试卷一组六件。注: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按察使翁藻、知县将被没收为官产的老天主堂(今豫园东安仁街、梧桐路)改建为申江书院,作为举贡生童月课文会之所。乾隆三十五年,道台杨魁重修,改名“敬业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称上海县立敬业高等小学。民国年间先后成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初级中学、市立中学。
尺寸:14.5×24.7cm
起拍价:3,000 RMB
上海吉藏拍卖从事专业拍卖10年,线上线下拍卖相结合,拥有成熟的现场拍卖和线上拍卖平台体系。中国第首加成立文献拍卖板块的头部拍卖公司。拥有国家认证资质专业拍卖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3539号东方尚博产业园5号楼2楼102F
电话:(86-10)13661999957 邮编:200125
下一篇:吉藏拍卖 常年征集